東西問丨短評: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究竟傷害了誰?
(東西問)短評: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究竟傷害了誰?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究竟傷害了誰?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美國政府當地時間6日宣布,將不會派出官方代表團出席2022年北京冬奧會。消息傳出,輿論嘩然。
國際奧委會隨后發布聲明表示,“一國政府官員和外交人員出席奧運會純粹是該國政府政治方面的決定,奧運會和運動員參賽是超越政治的。”
觀察人士指出,所謂“外交抵制”,不僅不會對北京冬奧會產生實質性影響,反而會產生至少三重負面效應。
首先,所謂“外交抵制”是對奧運的政治化操弄,有損國際奧林匹克精神。
作為國際奧委會制定的關于奧林匹克運動的最高法律文件,《奧林匹克憲章》(Olympic Charter)雖經多次修改,關于奧運會不應被政治化的重要精神卻始終得以保留,不同版本的憲章亦多次呼吁建立和平與更加美好的世界。今年7月,國際奧委會經投票表決,將保持了百年的奧林匹克格言更新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在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更團結”的重要性可謂空前。

美國既是體育大國,也是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員,本應是“更團結”的倡導者、《奧林匹克憲章》的踐行者。如今其言不符奧林匹克格言,其行違背憲章規定,對奧林匹克精神造成的損害更難以估量。
其次,所謂“外交抵制”不會損害北京冬奧會的國際影響力,但會削弱美國的國際形象。
國際奧委會委員、前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龐德回應所謂“外交抵制”時說,“這是否會對中國產生影響是所有人的猜測。而我會說,基本上,不會。”當前,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沖刺階段,包括國際奧委會在內的國際社會高度認可籌辦工作,大量外國運動員熱切期待來華參賽,這屆體育盛會的含金量不會因某一國家的“抵制”而受實質性影響。
正如中國知名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易劍東所言,對一個擁抱和尊重奧林匹克運動的國家來說,無論如何都不該抵制奧運會,全世界應當摒棄這種行為。
第三,所謂“外交抵制”不僅難達目的,反而易產生副作用。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一些國家以蘇聯出兵阿富汗為由發起聯合抵制;到了1984年,蘇聯又聯合東歐國家集體抵制當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歷史的教訓證明,抵制和報復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激起新的仇恨。

冬奧會不是政治作秀和搞政治操弄的舞臺。美國政客在沒有受到邀請情況下不斷炒作“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既是對中國人民的冒犯,也會令國際愛好體育與和平人士失望。
中方已明確表示,對美方表態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并將作出堅決反制。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言,“美國的政治圖謀不得人心也注定失敗”。(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2年05月20日 09:42:48
- 2022年05月20日 09:37:34
- 2022年05月20日 08:56:30
- 2022年05月20日 08:04:49
- 2022年05月20日 07:54:39
- 2022年05月20日 06:46:19
- 2022年05月20日 06:24:30
- 2022年05月19日 13:45:18
- 2022年05月19日 09:05:18
- 2022年05月19日 08:05:46